报名咨询热线 :
0791-83871762
当前位置:首页 > 师资建设 > 教学教研
教学教研
名师介绍 教学教研

寒门出贵子!两位中国奥数大神夺科学界巨奖

发布时间:2017-12-27  发布者:yunduan  浏览次数:2319

科学领域第一巨奖——“突破奖”日前揭晓,两名中国数学家恽之玮和张伟,毕业于北京大学的两位80后,获得了“新视野奖”。这个奖建立时间不长,2013年才成立。不过,创立人及赞助人全是当今叱咋风云的人物。

突破大奖共颁发2200万美元奖金,其中,旨在表彰生命科学、基础物理及数学领域最杰出的成就的“突破奖”单项奖金为300万美元,约是诺贝尔奖单项奖金的三倍(900万瑞士克朗,约合107.5万美元)。此次获得数学领域新视野奖的两位华人数学家恽之玮、张伟均为北大数学系2000级的毕业生,前者工作于耶鲁大学,后者则在麻省理工学院及哥伦比亚大学任职。

这两位数学家,一个来自江苏三线城市的普通市民家庭,一个来自四川扶贫县农村,两人都演绎了寒门出贵子的神话。是什么原因让神话变成现实?

恽之伟 ,被称为恽神。江湖里一直激荡有关他数学天赋的传说,他来自江苏。张伟,出生在四川农村。

一东一西,一北一南,本来并不相干,然而命运却让他们相遇,并激荡出学术界的耀眼光芒。

恽之伟的经历是这样的:

1989-1995:常州市局前街小学,获第五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复赛一等奖

1995-2000: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获第四十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满分)

2000-2004: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获理学士学位

2004-2009: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导师:罗伯特·邓肯·麦克弗森

2009-2010: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数学部研究员

2010-2012: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讲师

2012-2015:斯坦福大学数学助教授、副教授。并荣获2012年“拉马努金”奖。

2016 起:耶鲁大学数学系教授

如果恽神在数学的天赋让他从常州走到北大,再走到世界的领奖台看起来反差还不大的话,那么张伟的成长经历却更加曲折与不凡。

1981年,张伟出生在四川大竹县的农村。这是一个国家扶贫县。家里有三个孩子,他排行老二,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父母除了务农,还必须趁农闲去做点小生意,才能勉强喂饱这三张小嘴张伟就在村里那个破破烂烂的小学里读到四年级。因为村里的小学没有五年级,只能逼迫自己每天走很远的路,去乡里的学校读书。然而就在这里,他的数学天赋才开始发芽。


当时奥数还不流行,更不普及,乡里的数学老师却是一个数学爱好者,常在课余给班上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一些参考资料,包括韩信点兵、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等趣味数学。就是这样一些资料点燃了张伟对数学的兴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由兴趣转而痴迷,最后斩获了全国小学数学竞赛一等奖。

凭着这个全国一等奖,张伟顺利进入大竹县中学——县城里最好的一个重点学校。期间参加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竞赛,轻松拿下一等奖。他的天赋开始展露光芒。

在中考时,因优秀的竞赛成绩,成为1997年成都七中招收的五名外地生之一。而成都七中是全国的超级中学,在四川省鼎鼎有名。到了这时候,这个农村娃终于真正地享受了优秀的教育资源。高中毕业那年,张伟作为四川省代表队的一员参加了全国数学冬令营,由此获得了保送北大数学系的资格。

而在张伟出生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82年,恽之伟出生于常州族恽氏。就读于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期间,恽之伟表现出了对数学的极大热爱和天赋,获第五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复赛一等奖。

当张伟考上大竹县中学,此间参加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竞赛,轻松拿下一等奖的时候,恽之伟也升入初中,就读于常州高级中学。他在这里不仅先后得到国家、省级数学竞赛的六个一等奖,参加第四十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比赛,更以满分的成绩获得了金牌。于高二便获得了北大的保送录取。

于是在2000年,两人双双保送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成为了同学。他们从不同的地点出发,最后在北大相遇,命运在这里进行了交汇。

2004年,两人又都远赴美国直博。张伟去了哥伦比亚大学,而恽之玮则去了普林斯顿大学。

到了读博士时,两人的研究领域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张伟很早就选择了数论作为主攻方向,而张伟最后选择了代数几何作为切入点。

之后两人除了在获奖方面又高度重合:2010年,张伟赢得SASTRA拉马努金奖;2012年,恽之玮同样获得了该奖项。两人在研究方向上还是没有太多的交集。

但是,在博士的最后阶段,二人纷纷在合作探索数论和代数几何的交汇处遇到了瓶颈。在一番交流后,他们突然发现,虽然切入点不一样,但有两人有很多共同兴趣,尤其是在对称性研究上,有很大的交集。

于是二人决定合作,最后将GrossZagier的公式扩展到了高阶导数,一举打破了这一领域30年来的毫无进展,并最终一并走上数学大奖的殿堂。

纵观二人一路历程,虽然出发地不同,英雄却殊途同归。相比恽神,出生于农村的张伟,这条路显然要走得艰难些。


我们聚焦几段张伟的学习生活。

在回顾自己在竹中的三年初中学习生活,张伟说:

“我觉得自己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与在大竹中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密不可分的。初中毕业那年,我参加了全国初中数理化联赛,轻松拿下一等奖,且数学得了满分。其实,当时并不是我一个人得奖,我清楚记得,仅竹中就有5位同学拿到数学一等奖,足以说明我们达州的教育、竹中的教育都是挺不错的。”

张伟喜欢做数学竞赛题,也购买了大量的数学教辅资料。张伟说,曾经有一次他看中了一本数学资料,找售货员把这本资料拿出来翻阅,看到售价要10多元,觉得贵了,就忍住没有买。这样来回到书店免费看了好几次,最终,还是忍不住把这本书买了。

刚刚进入成都七中的时候,张伟留给同学的印象则是,几乎每天都在座位上,不停地演算。他课桌上堆满了课本和练习题,每当他算累了,就会从书堆里抬起头来,扶一扶眼镜,然后又埋头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

高中时期,张伟几乎常年都穿一件白色衬衣,而冬天则在薄衣上罩一件外套,常常冻得索索发抖。不管环境怎么艰难,无论是小学、初中,一路升到北大再到进入美国知名高校,张伟对数学的热情从未有分毫消减。张伟的同学张洁洁说,有一年她去美国,张伟陪她参观了哥大校园和美国自然博物馆之后,她还想去帝国大厦。

张伟告诉她:“我就不陪你上去了,加上排队要一两个小时,我在附近的咖啡馆等你吧。”张洁洁则担心张伟不好打发时间,但张伟说:“你给我一支笔吧,我在咖啡馆拿几张餐巾纸,就可以演算了。”

而恽神爱学习的故事是这样的。他从来不用智能手机,与朋友往来大多依靠电子邮箱。主要是因为怕手机分心,影响思考。因此至今都在用老人机。

现在都在说现在寒门出不了贵子。看了这两位数学大神的故事,让人感慨多多:环境限制不了天赋,只要有机会,天赋之花就会破土而出,向人宣告它的存在。


上一篇:今日冬至

下一篇:2017年 向老师致敬!

版权所有:南昌凤凰城上海外国语学校 赣ICP备16010660号
地址:南昌市红谷滩新区闽江路199号 邮编:330000 联系电话:0791-83871762      技术支持:云端科技